盘点2023年上半年影视剧作品,刑侦剧是无法绕开的题材。在最近的多个平台榜单中,十大好剧、十大烂剧,都有这类题材现身。一直以来,刑侦剧都是影视剧创作的重点题材,也是大众关注的热点内容。今年上半年,就有《狂飙》《他是谁》《尘封十三载》《卧底警花》等爆款剧先后登场,还有不少同题材影视剧眼下仍未亮相,仅仅是几张宣发海报,就已经把关注度拉到最满。
然而热度与争议同在,比如《他是谁》就被公认“烂尾”,豆瓣开分8.2暴跌至6.0分,这部由张译领衔主演的悬疑刑侦剧在期待中闪亮登场,又在失望中草草收场。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刑侦剧中的“失望之作”并不少见,以至于有的观众总结:“刑侦剧必烂尾”。为何明明“开播就火”“未播先火”的刑侦剧,演着演着就“哑火”了呢?
(资料图片)
“高开低走”是老毛病
“高开低走”不是个例,甚至成了近年来刑侦剧播出的普遍现象。
去年,由孙红雷、刘奕君等领衔主演的反黑刑侦剧《扫黑风暴》曾来势汹汹,开播当日就拿下超1亿次播放量。该剧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背景,讲述了中央督导组进驻中江省绿藤市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的故事,一开始就以环环相扣的剧情和紧张刺激的正邪较量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而随着情节发展,深藏不露的内部黑警、副局长贺芸突然被外甥女黄希的一番说辞打动,决心自首;之前只手通天的大反派高明远轻易被捕和定罪……不合逻辑的故事线、自相矛盾的人物行为动机让之前沉浸在剧中并纷纷代入为“绿藤市民”的观众大失所望。
至于《他是谁》,受到的吐槽最甚。借着主演张译在现象级爆款刑侦剧《狂飙》中的强势表现,以及前几集悬疑感十足的画面、“套娃式案中案”的紧凑叙事,收获并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和口碑,然而,多线交织的叙事结构渐显混乱、感情线的刻意安排破坏破案节奏等问题逐渐让观众开始失去追剧热情……或是前后期人设矛盾,或是情节逻辑经不起推敲,故事的结局引发了观众的质疑和不满。虎头蛇尾的剧情走向晃晕了、闪怕了观众,不少人甚至因此剧对刑侦题材作品的整体期待都开始走低,逐渐转向了观望犹疑。
“悬念感、冲突感、剧情推进激烈、英雄形象凸显……这些都是刑侦题材影视作品在创作上的优势。紧张的节奏、激烈的打斗、各方的斗智斗勇,也是最‘抓人’的特色。这都是标准配置,是其必要表现元素。可说到底,这些还是‘壳’。刑侦剧最考验的还是创作者推进故事的能力。要能把抽丝剥茧、自圆其说、弘扬正气都兼顾,其实是很大的创作挑战。一些剧‘低走’了,就是因为推进力不足,又想着面面俱到,奈何却手忙脚乱,把最关键的‘合理性’抛在脑后,靠凑剧情、凑结局去填补各种窟窿,导致草草收场。”娱评人钟楠说。
“低开高走”的怪现象
随着近年来悬疑热和刑侦剧扎堆涌现,还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魅力反派”,即作为反面人物的角色展现出强烈的魅力,并因此受到观众的喜爱。未播时他们被预设会“低开”,但随着剧集的推进,却实现了口碑的“高走”,令人啧啧称奇。
张颂文在《狂飙》中饰演的高启强就是“魅力反派”的典型代表。直到今天,从话题讨论度和热梗的传播范围来看,作为反派的高启强仍然极具人气。不久前,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揭晓,《狂飙》颗粒无收,张颂文甚至未获提名,惹得广大观众意难平,硬生生要自发颁给其“安慰奖”。
明明是反派,高启强为何如此受欢迎呢?除了演员张颂文精湛的演技加成,这个角色本身就有着众多“圈粉点”,比如他知恩图报、对妻子陈书婷用情专一,对相依为命的弟妹爱护有加等等,再加上角色成长轨迹的丰富性、戏剧性,以及前后变化的反差性,比起正面形象安欣始终如一的坚守正义和善良,高启强这个反派角色明显更加鲜活立体,人物弧光更加出彩,也因此更具感染力。
但“魅力反派”的流行是否合理?当人们开始欣赏反派的魅力,是否跑偏?在“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高质量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北京电影学院胡智锋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要相信观众的辨别力,角色受欢迎只是观众对演员表演的认可,而非对角色价值观和是非观的全盘接受。当然也要加强舆论引导力,避免可能的负面效应。”
“魅力反派”的出现,是人们对该剧呈现出的,卓越的人物塑造创新力的认可。伴随着同类题材创作呈井喷之势,内容同质化、人物模板化脸谱化的问题也愈加突出,套路化的叙事让大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很多刑侦剧迷甚至看了前几集,就能把“案”破了,或是主要人物一登场,就立马明辨忠奸,这从侧面反映出刑侦剧拍摄的套路化。而“魅力反派”的出现,说明表达有了突破。
“爆款刑侦剧的成功密码,就是创作超出了绝大多数观众的预判。”钟楠为《他是谁》等一些本来有爆款潜质却最终翻车的刑侦剧感到可惜。“有时主创的确充分考虑了观众的预判、观看体验,也在埋线、铺陈上下足了功夫,但过犹不及,将案情、矛盾搞得过于复杂,致使毛线团越滚越大越乱,导致最后成了解不开的死疙瘩。”
如何让观众追下去
曾经,刑侦剧就是霸屏剧,《便衣警察》《重案六组》《案发现场》等经典刑侦剧成了一代人的记忆。进入网剧时代,《白夜追凶》《沉默的真相》等融合多种元素的刑侦剧也曾掀起追剧热潮。哪怕是“魅力反派”的走红,也变向说明了人们依旧对此类题材影视剧有极大的观看热情。“高压锅”“准备药检”“孙子兵法”“告诉老默,我想吃鱼了”等热梗被广泛使用,足见其热度之高和受观众喜爱的程度之深。
真正的好剧从不缺观众。目前刑侦剧的收视市场依然很庞大。一方面,刑侦剧题材本身就具有强刺激性,能够满足观众猎奇和解密的心理需求,跌宕起伏的剧情和错综复杂的线索不断驱使着观众探知案件真相的好奇心,观众在追剧时也能发挥主动性获得参与感,依靠已有的线索推理真相,享受挑战智商带来的爽感和谜底破解后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刑侦剧常常取材或改编于现实案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例如,《扫黑风暴》取材于“操场埋尸案”“纸面服刑案”等,《他是谁》改编了“白银案”“南大案”等,把这些曾一度引起人们强烈关注的案件搬上荧屏,放大了案件的普法意义和警示作用,传递了刑侦剧的法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也契合了观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美好向往。
除了题材本身创作难以实现突破外,刑侦剧也常犯行业剧“太假”这一通病。剧中一味为主人公耍帅搞酷立人设,大大弱化了剧情;强行植入大量的感情戏和心理活动,让剧情成了“谈谈情,破破案”;全剧是“流水账”式的呈现,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的转折,剧情张力平平……
避开这些坑,高开不走低,说难也不难。“带着一颗讲好故事的初心,沿着破案这条核心主线去调度、去推进,讲科学逻辑而不故弄玄虚,讲人性真情杜绝疯狂注水,在此基础上再去挖掘背后引人深思的道理,就能产出让观众追下去甚至二刷、三刷百看不厌的精品剧、爆款剧。”一位影视剧编剧如是说。
()
标签: